“东哥”的小湾情怀
作者: 发布时间:2013-08-15 15:10:01 点击率:2
——记南涧县小湾东镇新农村指导员陈维东
身着水电工作服,胸前挂着工作证,上衣左上角佩戴共产党员小徽章,架着一副近视眼镜,操着一口流利“本地方言”……他就是小湾东镇新农村指导员、小湾东镇挂职党委副书记、小湾电站水库部主任助理陈维东。这位仅工作6年的80后水电人,不仅亲身见证和参与小湾电厂筹备和建设,还成为了小湾东镇岔江地区群众的知心人,与小湾人结下了不解情缘,被干部和群众亲切地称为“东哥”。
办好实事架起连心桥
“虽然‘官’小,但为‘官’一任,重压在身,只有尽职尽责、全力以赴地把自己应做和能做的事情做好,才能获得社会与百姓的认可。”
大学生村官杨加红告诉记者,“东哥”亲自帮助设计、指导小丫口村修300多米排水沟,还协调了5万元的资金,让她真正学到什么是群众工作、怎样做群众工作,明白了干群连心桥是如何建立的。因这些小事,当地彝家人盛大节日杀年猪期间都会邀请他,与“东哥”电话“预约”不断。
奉献爱心情暖彝乡人
“谢谢叔叔!谢谢!……”被厦门大学临床医学录取的老家库鲁林莉颤抖地接过“东哥”手中的1000元钱后哽咽地说,“父亲刚去世,正愁学费呢!”这是今年7月“东哥”自己掏钱资助学生的一件事。
“东哥”水库巡视中得知住在水库边的新民村70多岁蔡家齐夫妇成了“空巢”老人后,逢年过节,他都会准备一些礼品或生活用品去看望二老,有时巡库到了附近,会到老人家去坐坐,陪二老拉拉家常,每次走的时候,二老都会站在家门口目送船只消失江面。2011年春节值班的“东哥”带着年货,再次出现在老人面前时,老人热泪盈眶地说:“你比我儿还亲啊!”
小湾东镇人大主席黄雄斌侃侃而谈:“干旱时节,“东哥”协调电厂的消防车给阿给度全社的百姓送水,节日慰问党员和学生,电厂职工捐款10多万元资助学生……”79岁的党员茶阿旺写了一封感人肺腑的书信,寄往小湾电厂,感谢澜沧江华能集团为当地群众做的一些好事、实事。
引领群众建立合作社
“红包,这是红包。”今年6月2日傍晚,在四里柱村大青树下,52岁的陈红映老人举着手中的200元钱,像一个孩童高兴地说,“500元换来200元利息,太划算啦!”这是“东哥”建立的合作社分红时,把红利送到股民手中的一个镜头。
岔江村支书查鹏飞介绍,“东哥”帮助岔江村建立了“南涧县岔江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”,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利润的翻番,实现年利润17.6万元,每股分红达200元,每股的年回报率达40%,成为了南涧县利润最大的村集体合作社。为此,今年初“东哥”被评为大理州优秀新农村建设指导员。
“长见识,真长见识。”马鹿塘村民查国雄告诉记者,2012年11月,“东哥”带领16名村民小组长和致富带头人到玉溪参观,回来后投资10万元探索种植100亩香蕉、40亩金银花、10亩三七、34亩果树。目前,他们的专业合作社发挥了较大作用,带动了养殖和种植大户。
发挥作用当好领班人
“现在方便多了,不必为吃饭问题操心了。”龙门村委会新农村指导员罗文介绍,他刚到龙门驻村时没有伙食堂,离集镇较远吃饭不方便,当“东哥”知道这一情况后,马上与镇村协调联系,帮助他解决吃饭问题,使他能够安心投入工作。
长期从事公司技术人员的陈维东,面对来自省州县8个单位不同级别、不同岗位、工作经验丰富、年龄比他大的10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,他首先要求他们明确“六项职责”切实开展好各自的工作,同时自己以身作则,要求别人做的,自己首先做,用实际行动引导、鞭策其他队员开展好全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。
“‘东哥’对我们周边的老百姓非常关心。”查国雄对记者说,全长2.3公里的进村水泥路是靠“东哥”向电厂争取40万资金、外加110万元项目资金去年新修的,现在“东哥”正向电厂争取290万元资金在“岔码”线安装290盏路灯,开展点亮工程建设。记者沿着新修的进村水泥路来到马鹿塘村民查国雄家,只见完好地保留着三代人建盖的三院房子,向来往客人无声地诉说着南涧县山区群众的新农村发展变迁,220平方米的二层小洋楼是2006年查国雄靠在电厂打工,在岔江小学开食堂和运输挣钱建盖的,加上附属工程共花了25万元左右。(南涧通讯编辑部 左先勋 余霞)